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来我校讲授“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作者:梅援/文 陈圣展/摄 来源:校办新闻中心 学生处 时间:2017-06-27 16:30:47 浏览:
6月26日,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受邀莅临我校作《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的主题讲座,并与师生分享幸福与积极心理学的前沿发现及实践应用。他指出:“温州商学院培养的商界人才,应当首先让他人获得幸福,然后自身就会成功。”
“当人类从猿猴进化为直立行走的人时,身体的迷走神经就打开了,从而为感知幸福提供了条件,由此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人类的进化。”当天的讲座中,彭凯平教授抛开晦涩的专业理论,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产生幸福感的物质基础及先决原因,辅以诸如上述的学术前沿发现,让听众对幸福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
话及“如何体验有意义的快乐”时,彭凯平教授提出了“福流”(Flow)的概念,并介绍:“福流(Flow)作为幸福的一种最佳体验,指的是人在做一件事时,处于全神贯注、物我两忘、驾轻就熟、点滴入心、酣畅淋漓的状态。”并提出:“幸福的体验一种澎湃的福流。”同时,他还巧妙地将幸福与商业结合起来,指出:“无论是马云还是李嘉诚,在谈及自己成功的时候,都说过这样的观点:让他人变得更好,自己就会变得更好。因此,我想对温州商学院的所有老师说,我们今后培养的商界人才,应当首先让他人获得幸福,然后自身就会成功”
对于如何获得幸福,彭凯平教授提出了“五施”的观点,即:颜施(笑),身施(动),言施(说),眼施(观),心施(善)。对五方面的阐述,他结合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从“迪香式微笑”到“心学中的格物致知”,从“赞许性的5:1理论”到“慧眼禅心”,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进行了精彩讲授。
讲座过程中,彭凯平教授十分注重与听众的互动,不断通过自拍解析、肢体呼喊、笑容演示等形式加深大家对讲座内容的融入,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鞭辟入里的知识解析令听众沉浸其中、受益匪浅,授课过程中,听众们数次报以掌声,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我校副校长陈坤党出席学生处承办的此次讲座并为彭凯平教授颁发客座教授的聘书。本次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范茂盛主持。
“当人类从猿猴进化为直立行走的人时,身体的迷走神经就打开了,从而为感知幸福提供了条件,由此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人类的进化。”当天的讲座中,彭凯平教授抛开晦涩的专业理论,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产生幸福感的物质基础及先决原因,辅以诸如上述的学术前沿发现,让听众对幸福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
话及“如何体验有意义的快乐”时,彭凯平教授提出了“福流”(Flow)的概念,并介绍:“福流(Flow)作为幸福的一种最佳体验,指的是人在做一件事时,处于全神贯注、物我两忘、驾轻就熟、点滴入心、酣畅淋漓的状态。”并提出:“幸福的体验一种澎湃的福流。”同时,他还巧妙地将幸福与商业结合起来,指出:“无论是马云还是李嘉诚,在谈及自己成功的时候,都说过这样的观点:让他人变得更好,自己就会变得更好。因此,我想对温州商学院的所有老师说,我们今后培养的商界人才,应当首先让他人获得幸福,然后自身就会成功”
对于如何获得幸福,彭凯平教授提出了“五施”的观点,即:颜施(笑),身施(动),言施(说),眼施(观),心施(善)。对五方面的阐述,他结合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从“迪香式微笑”到“心学中的格物致知”,从“赞许性的5:1理论”到“慧眼禅心”,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进行了精彩讲授。
讲座过程中,彭凯平教授十分注重与听众的互动,不断通过自拍解析、肢体呼喊、笑容演示等形式加深大家对讲座内容的融入,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鞭辟入里的知识解析令听众沉浸其中、受益匪浅,授课过程中,听众们数次报以掌声,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我校副校长陈坤党出席学生处承办的此次讲座并为彭凯平教授颁发客座教授的聘书。本次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范茂盛主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来我校讲授“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